当我知道自己有选择的机会,我就放弃了阿里巴巴的工作去学习CFA。
在高顿的CFA教室里,我是唯一一个阿里巴巴的前员工,身边的同学问我,马云先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的时候,我在哪里,我告诉他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局外人,他们不免唏嘘,我们拼了命学习,就是要去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好公司,为什么你选择了离开?
这个问题我听到太多次,以至于自己都有了“标准答案”。阿里是个好公司,待遇和股票都很高,在工作中接触的越多,越能感觉自己见识之少。
用微信里广为流传的“鸡汤”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不是为了去换取成功,不是为了去超越别人,而是想去体验一个更大的世界。”
1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我并不是大众意淫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在进入阿里巴巴之前,我在清华读书。
有人说,这还不行吗?在清华大学就比好多人强百倍,但是我的观点是,你们看到了我的清华背景和阿里巴巴的好工作,却忘了这一切的背后,我付出了怎样的辛苦。
最初,我也不是那种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不过,给我的每件事情,我都会把它组好。要考大学了,我把能买到的练习题都做掉,争取每个科目都是满分,当然这并不现实。不过,每天晚上熬夜到两点是很现实的问题。
去年在美国出差,我看到一个父亲带着自己的女儿从餐厅走出来,女孩问父亲可以把自己的披萨送给他们吗?爸爸说,当然可以。
女孩回来后父亲接着说:“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多。”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我是那位父亲,多半会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就会像他们一样落魄!”自己的肤浅表露无遗。
这让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凭什么工作要比别人好?比我努力的人多了,为什么没能进入阿里巴巴,或者其他优秀的公司,就像那些整天泡在图书馆的三好学生们,每次考试都输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调皮的小伙子。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视野,是见识。
2人生的美好,就在于它有各种活法。
我从不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也无意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例如,我从不说你都30岁了,没结婚没女朋友就是失败。
工作上更是如此,你要说在华尔街当银行家,还是在动物园里给河马刷牙哪个工作更有前途,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是,如果问题是哪个工作更快乐,那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城市生活的人,一周不洗澡就让人受不了,根本无法想象上大山里的人们一个月,甚至更久不洗澡是什么感觉。我有幸参加了一个支教活动,跟随一帮老师进入深山,那种建在山腰上的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一到四年级都在这里上课,他们每月洗一次澡。更听说藏区的人们常年不洗澡,自己去了以后也不想洗澡了,因为气候和环境问题,不洗澡反而更安全。
说这么多不外乎想让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
你为我为什么要离开阿里去学习CFA,我倒请教,为什么比尔盖茨先生和扎克伯格要离开哈佛选择创业,他们也拥有让人羡慕的一切,哈佛毕业找个好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创业的话,当时就是个未知数。
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稳稳当当过一辈子,这是上一辈子的观念。今天的年轻人对未来更有自信,他们也更愿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是辞掉北京的工作去香格里拉开酒吧,还是考个CFA走向国际金融行业,这都没错,问题是,你究竟想要什么?
3每次决定,尽量以提高未来自由度为原则。
对我而言,任何人生决定,该考虑的唯一要素就是:“这决定能让自己未来拥有更多选择,还是更少选择”。
你薪水不高,若勉强自己去买栋房子,虽然有个自己的家,但也意味着你将失去随意转换跑道的可能。或是某个工作薪水略高,可是长期而言,自己在专业上很难进步,公司组织又很难让外人打入核心,那我就不会选择。毕竟眼前的短利,永远不能牺牲掉长期的自由度!
不管在我选职涯、做投资、跟人往来,都是用同样的原则思考:任何选择都要能拓展将来自身的自由度,而非因为缩限自己的自由度。
考CFA就是这样,既然我对金融的工作感兴趣,又愿意在此行业有所建树,那么总要去选择一个能够给自己更多可能的事情来做,考CFA就是这样,可以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上给我更多自由的选择。
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甚么都自己来,这社会分工又这么细,甚么都自己学肯定是不切实际的。我做金融,你做实业,他坐服务,整个社会才能有效的运作。而在学习CFA的时候,我看到了太多太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方式,原来一辈子可以这么过,让自己觉得精彩。
CFA估值和定价,对资产管理都适用,研究的是收益;FRM是全球最资深的风险管理协会设立的,研究的是金融风险。
同时学习、备考FRM和CFA后对金融领域没有盲点,从专业上得到升华。助力考试顺利
本文选自:高顿金融分析师,作者M先生。中国FRM考试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