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起一份需要在数十年里每周工作40个小时或更多时间的工作职责,是一个何其重大的决定。
领英(LinkedIn)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千禧一代”在32岁之前会平均更换四次工作,是X一代跳槽次数的两倍,与之前世代的人们相比则更频繁。而每一次职业抉择都会影响到下一次——开启新的机遇之门,拒绝其他的选择机会。
最近,我与Renée Adams、Brad Barber和Terrence Odean合作撰写了一份CFA Institute研究基金会的报告,分析了投资专业人士(以CFA Institute会员为例)对工作文化和价值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人选择了金融职业、为了什么原因、看重的是哪些因素?
我们的调查有一个问题是︰CFA Institute会员是在什么年龄段决定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五分之四的受访者在26岁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三分之一是在22岁之前。我们还按性别分析了调查结果,发现男性与女性从业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总体而言,大学阶段对做出职业选择的影响最为关键。
当然,选择进入金融业的原因各有不同。满怀斗志的金融专业人士可能是因为看中金钱和地位,也同样可能是为了实现利他主义目标——比如帮助客户达成财务目标,或者努力兑现对养老金计划参与者的承诺。
但到底是哪些因素最终促使他们下定从业金融的决心?我们向CFA Institute《财经新闻简报》的读者提问了他们投身这一行的原因。
哪些人或哪些事对你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带来的影响最大?
718位受访者中有51%的人选择了所学课程或对金融感兴趣,占比最多。另有4%的受访者认为从业金融识受到老师的影响,这可以明显看出人们是在中学之后开始关注择业问题的。
在我遇到的很多CFA持证人中,这种求知欲是他们最大的驱动力;我们推出的CFA Institute金融未来(Future of Finance)项目下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是围绕投资专业人士的工作动机展开,探究他们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份工作、事业还是使命。
但是,金融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势。例如,华尔街的人才流入了硅谷,最近从美国顶尖学府毕业的工商管理学硕士(MBA)都进入了科技而非金融行业。此外,财富管理公司都发现目前招聘人才比较困难。有一份报告指出,财务顾问的平均年龄已达到60岁左右,35岁以下的只占11%。而仅18%的CFA Institute会员是女性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这个行业面临的其他问题还包括,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不满,人们对金融行业的看法日渐消极。例如︰
媒体和政客热衷于营造金融行业的负面形象。而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府和媒体赢得的公众信任度比金融行业更低(分别是43%和49%),表明公众对这两者没有完全失去信心;相比之下,在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对金融业的信任度回升到了51%,但仍然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水平。
监管机构已开始关注该行业的文化问题。可以参考Andrew Lo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撰写的报告:《戈登·盖柯效应︰文化在金融行业中的角色》(The Gordon Gekko Effect: The Role of Culture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说到戈登·盖柯,《华尔街》之类的影片不断描述着金融恶棍的故事。虽然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文化参照是他们进入金融业的主要原因,但金融从业者也会受到这些负面故事的影响。我们的Enterprising Investor博客中最受喜欢的一篇文章是《20大金融电影︰从危机到骗子》,它所带来的反响很有启发性。戈登·盖柯的饰演者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后来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代言人,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则曾哀叹,他对金融业阴暗面的调查反而促使很多人进入了这个行业。
现实似乎更具说服力,21%的受访者称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曾劝其进入金融行业一试身手。最近,Facebook的科学家通过数据分析了子女追随父母从业脚步的情况,结果证明人在早期阶段受到的影响的确重要。
文化层面的预期也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国(去年约为50,000人)和印度(约20,000人) CFA考生人数出现的显著增长,也让这个因素值得深究。我的孟买同事Shreenivas Kunte, CFA称,顶尖教育机构的入学激烈竞争,迫使印度上进心强的人们做出职业决策的阶段日趋低龄——通常在14或15岁,有时甚至更早。
此外,与美国 “千禧一代”预期成为财务状况不如父母的第一批人不同,这些市场上出现的情况正好相反——金融业能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很多世界亿万富翁出身于此就是最好的例证。
选择最少(2%)的答案是听从职业顾问或招聘人员的指导。撇开结果不谈,这些资源在从业的任何阶段都极其宝贵;在考虑如何职业发展的下一步或跳槽转行时,CFA Institute的职业资源都值得关注。
本文编译自CFA Institute Enterprising Investor博客上的The Lure of Finance一文。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应视为投资建议,所述观点也不一定反映CFA Institute或作者所在公司的看法。
“
承担起一份需要在数十年里每周工作40个小时或更多时间的工作职责,是一个何其重大的决定。
领英(LinkedIn)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千禧一代”在32岁之前会平均更换四次工作,是X一代跳槽次数的两倍,与之前世代的人们相比则更频繁。而每一次职业抉择都会影响到下一次——开启新的机遇之门,拒绝其他的选择机会。
最近,我与Renée Adams、Brad Barber和Terrence Odean合作撰写了一份CFA Institute研究基金会的报告,分析了投资专业人士(以CFA Institute会员为例)对工作文化和价值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人选择了金融职业、为了什么原因、看重的是哪些因素?
我们的调查有一个问题是︰CFA Institute会员是在什么年龄段决定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五分之四的受访者在26岁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三分之一是在22岁之前。我们还按性别分析了调查结果,发现男性与女性从业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总体而言,大学阶段对做出职业选择的影响最为关键。
当然,选择进入金融业的原因各有不同。满怀斗志的金融专业人士可能是因为看中金钱和地位,也同样可能是为了实现利他主义目标——比如帮助客户达成财务目标,或者努力兑现对养老金计划参与者的承诺。
但到底是哪些因素最终促使他们下定从业金融的决心?我们向CFA Institute《财经新闻简报》的读者提问了他们投身这一行的原因。
哪些人或哪些事对你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带来的影响最大?
718位受访者中有51%的人选择了所学课程或对金融感兴趣,占比最多。另有4%的受访者认为从业金融识受到老师的影响,这可以明显看出人们是在中学之后开始关注择业问题的。
在我遇到的很多CFA持证人中,这种求知欲是他们最大的驱动力;我们推出的CFA Institute金融未来(Future of Finance)项目下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是围绕投资专业人士的工作动机展开,探究他们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份工作、事业还是使命。
但是,金融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势。例如,华尔街的人才流入了硅谷,最近从美国顶尖学府毕业的工商管理学硕士(MBA)都进入了科技而非金融行业。此外,财富管理公司都发现目前招聘人才比较困难。有一份报告指出,财务顾问的平均年龄已达到60岁左右,35岁以下的只占11%。而仅18%的CFA Institute会员是女性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这个行业面临的其他问题还包括,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不满,人们对金融行业的看法日渐消极。例如︰
媒体和政客热衷于营造金融行业的负面形象。而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府和媒体赢得的公众信任度比金融行业更低(分别是43%和49%),表明公众对这两者没有完全失去信心;相比之下,在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对金融业的信任度回升到了51%,但仍然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水平。
监管机构已开始关注该行业的文化问题。可以参考Andrew Lo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撰写的报告:《戈登·盖柯效应︰文化在金融行业中的角色》(The Gordon Gekko Effect: The Role of Culture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说到戈登·盖柯,《华尔街》之类的影片不断描述着金融恶棍的故事。虽然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文化参照是他们进入金融业的主要原因,但金融从业者也会受到这些负面故事的影响。我们的Enterprising Investor博客中最受喜欢的一篇文章是《20大金融电影︰从危机到骗子》,它所带来的反响很有启发性。戈登·盖柯的饰演者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后来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代言人,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则曾哀叹,他对金融业阴暗面的调查反而促使很多人进入了这个行业。
现实似乎更具说服力,21%的受访者称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曾劝其进入金融行业一试身手。最近,Facebook的科学家通过数据分析了子女追随父母从业脚步的情况,结果证明人在早期阶段受到的影响的确重要。
文化层面的预期也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国(去年约为50,000人)和印度(约20,000人) CFA考生人数出现的显著增长,也让这个因素值得深究。我的孟买同事Shreenivas Kunte, CFA称,顶尖教育机构的入学激烈竞争,迫使印度上进心强的人们做出职业决策的阶段日趋低龄——通常在14或15岁,有时甚至更早。
此外,与美国 “千禧一代”预期成为财务状况不如父母的第一批人不同,这些市场上出现的情况正好相反——金融业能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很多世界亿万富翁出身于此就是最好的例证。
选择最少(2%)的答案是听从职业顾问或招聘人员的指导。撇开结果不谈,这些资源在从业的任何阶段都极其宝贵;在考虑如何职业发展的下一步或跳槽转行时,CFA Institute的职业资源都值得关注。
本文编译自CFA Institute Enterprising Investor博客上的The Lure of Finance一文。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应视为投资建议,所述观点也不一定反映CFA Institute或作者所在公司的看法。
文章来自CFA Institut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