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烨,上海风险投资家
来源:观察者网,本文是作者在中欧创业大赛上的主题演讲
讲到投资,通常都绕不开巴菲特。作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投资人,他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然而,概率论中有一个“无限猴子定理”,即如果让一个猴子在键盘上随机跳跃,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它可以跳出一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巴菲特到底是不是跳得最成功的那只猴子?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太好的回答。可以确定的是,巴菲特很成功的一点是在投资领域里总结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
1投资没有规律可循
从本质上来讲,投资并没有真正的规律可循,所有投资者总结的经验、感想无非是给其他人提供一些探讨的材料。大家的探讨也只是在试图寻找一些大概率的模式和事件,同时分享一些直观感受。知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科学知识,可以被重复,可以总结规律,可以被观察;另一种则只能被描述,不可重复。投资领域显然属于后者。投资人就像猎手,每次回到森林里打到的都是不同的猎物。所以投资人的最大宿命就是不能留下可被验证的智慧。金钱是最好的回报,也是最大的诅咒。
在投资领域,每一个案例都是不一样的。不少投资者往往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式。但从哲学角度来看,模式中的“因果关系”是没有办法证明的。所以当每一个投资者谈感想和经验的时候,他们所总结的是否就是导致最后成功的因素,这也是无法辨别的。
2投资初创企业重在“未来”
一般对企业估值最传统和经典的方法就是DCF,即现金折价法,这也是每一家商学院都在传授的。DCF假设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们能够对企业的运营参数作较好的假设。DCF模型中的核心参数,折现率,取决于对企业风险的判断以及资本成本的估量。但这其实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数字。DCF对成熟的企业也许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它对非成熟高科技企业则完全没办法适用。因为这些企业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里,所有的变量都在不断变化。
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四五年里刚刚出现,本身是一个迅速演变的复杂系统。当中随便一个简单的波动就会引发“蝴蝶效应”,没有办法预测。对于其中的早期企业,我们也没有办法真正建模。融资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和供需关系。有些初创企业,投资人花两三百万人民币就占到20%的股份,有些则要花两千万美金。同样是初创企业,不同之处是创始人本身的能力,和有多少资本涌到这个市场上。另外,投资其实是在买一个“未来”,这个“未来”被描绘得好,折现到今天的价格就会高。所以对于创始人来说,首先要定一个天花板比较高的目标,要立志高远。
3投资的本质是寻找被错误定价的资产
前面讲到,投资本身并不是科学。我们既然无法找到真理的范式,也许我们至少能想办法减少自己犯错的机会。投资的本质无非是寻找错误定价的资产。错误定价的原因又是什么?就是大家的认知误区。芒格曾于1995年在斯坦福做了一个演讲,讨论人类误判心理学中的常见现象。我这里也试图对于风险投资领域常见的认知误区做一些小结。
普遍性认知误区
1对时间的低估
很多创始人觉得企业必须在五年内上市或者推出,否则就是没有成功。其实不然。我们以前曾投资一个光学镜头企业,它的创始人从90年代起步,通过长期积累,扩大规模,建立壁垒,目前已是手机行业里镜头方面的最大厂商,估值近60亿美金。很多企业希望能快速在自身的领域里崭露头角,盲目和同行进行融资、上市方面的攀比,忽视了企业稳步增长带来的潜力。假如企业每年有30%的增长率,20年后,一万块钱就会变成二百万。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奇迹。长期稳定增长的前途是无量的,很多年轻创业者会忽略这点。
2对风险的高估
人本身是厌恶风险的,假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得到9毛钱,另一个是得到一张彩票。彩票有50%的几率可以拿到两元钱,50%机会一分钱没有。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我们对风险有一种天然的厌恶,真正高风险的资产很少有人敢碰。这样会导致资产的低估。投资人经常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性而放弃投资,而忽视在这些不确定性以外,可能有巨大的市场或是极其优秀的创始人。比如滴滴,很多投资人在其初期觉得其有致命的政策风险,这种致命性风险通常招来厌恶和拒绝。但这时应该想的是,这种风险是不是已经放在定价里了。
3代理人思维
这个误判反而是帮助创业者推高资产价格的。大多数的VC都是代理人,我们拿别人的钱投到市场里。投资做得好可以分成,做不好最多失去投资款,自己没有任何损失。Other people’s money.这容易导致典型的代理人思维。代理人思维让你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这种思维可以帮助创业者推高资产价格,更好地拿到投资。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就要当心这样的思维模式,反思自己在投资过程中,是不是把投资款真正当作自己的钱来用。
4自我确认心理
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天赋或努力。人在成功后会肯定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确认。在碰到新的情况时,我们会尽量套用以前的成功模式。所以很多投资人只投一种类型的企业,不能超越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方投了合适的项目。每个成功背后有太多不可知的因素。自我确认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心态。我们需要的是谦卑,而不是把每个成功都归因到自己,忘记自己只是命运的青睐者。
5锚定效应
人的心理容易受市场上大事件的影响。很多人去过赌场。赌场的一个惯用手段是设置一个非常大的头奖,中了头奖可以赢得上亿美金。在大金额头奖的诱导下,赌客拼命赌博,但忘记其实用概率算下来还是亏钱的。锚定效应在投资领域很常见。一个领域里的巨大退出案例,往往会带动同领域公司估值的水涨船高。阿里和腾讯的数千亿美元估值,让大家投资独角兽估值的公司少了很多心理负担。这个锚定效应可以被创业者使用,也需要投资人小心。
6从众误区
人类本身是群居动物,喜欢追随他人,用他人的行为证明自己。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恐惧时贪婪”,就是警告大家的从众心理。投资人也喜欢抱团,大家都去投资O2O、AR/VR和人工智能,从众效应很强。从众心理让我们不敢抗拒时代发展,逆流坚持自己的逻辑。
.
7特性认知误区
这是指人们对某一个行业本身有错误或者不完整的认知。当然,要对一个行业有足够认知,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努力。要想克服这个误区,需要不断地勤奋学习,对投资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同行中有些公司就做得很好,能够对很多行业进行从上到下的分析。虽然有些行业可能隔行如隔山,但我们也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很多咨询公司的员工也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经济每个行业都发展得如火如荼,不要因为不了解这个行业便简单地把它抹杀了。
你的目标和结果不一定在同一个地方,但是相信命运会带你到合适的地方,给你一个精彩的人生。
延伸阅读:巴菲特:永远与最靠谱的人并肩作战
巴菲特说:现在给你们一个买进你某个同学10%股份的权利,一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你愿意买进哪一个同学余生的10%?
你会选那个最聪明的么?不一定。你会选那个精力最充沛的么?不一定。你会选那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么?也不一定。当你经过仔细思考之后,你可能会选择那个你最有认同感的人,那个最有领导才能的人,那个能实现他人利益的人,那个慷慨,诚实,即使是他自己的主意,也会把功劳分予他人的人。然后你把这些好品质写在一张纸的左边。
巴菲特说:现在再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卖出某个同学的10%,你又会选择谁?
你会选那个成绩最差的人么?不一定。你会选那个穷二代么?也不一定。当你经过仔细思考之后,你可能会选择那个最令人讨厌的人,不光是你讨厌他,其他人也讨厌他,大家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因为此人不诚实,爱吃独食,喜欢耍阴谋诡计,喜欢背后说人坏话,喜欢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等等。然后你把这些坏品质写在那张纸的右边。
当你仔细观察这张纸的两边,你会发现能力强不强并不重要,是否美若天仙也无所谓,成绩好不好根本没人在乎。左栏那些真正管用的品质,全都是你可以做到的,只要你愿意行动,你就能拥有这些品质。而那些坏品质,没有一件是无法更改的,只要你有决心,你一定能改掉。如果你能够做到左栏写的,摒弃右栏那些,你就会成为人人愿意买入10%的人,更好的是你自己本就100%的拥有你自己了。
我提到以上这个故事,是因为身边就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朋友T君遇到了几个搞游戏开发的朋友,他们搞了一款游戏准备自己成立公司自己运营,但苦于缺乏投资,找了半年没找到投资商。于是拉T君入伙,准备一起找投资商。T君凭借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很大的投资集团愿意入资。其实这个项目不大,总共也就只有几百万的规模,对于那家投资集团而言是非常非常小的项目,但他们之前没搞过游戏,所以准备先试试水。可是那几个人发现,既然已经找到了投资人,T君就变成多余的人了,何苦还要分给他股份呢?于是他们踢走了T君,准备自己去签署合同。
你作为一个投资人,这样的合同你敢签么?投资人怕的就是变来变去。你在最后关头将中间人一脚踢走,准备自己吃独食,这种事儿你能干,其他事儿你也会干出来,既然你这个人不可靠,那么具体你有多少能力、本事,都不重要了,因为反正也不会同你合作。投资其实投的是人和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可靠,其次才是专业技能。水平不行还可以花钱雇更强的人,如果此人不可靠,那就彻底没办法了。
小时候喜欢看三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在武将之中能力最强的就是吕布,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是后来被称为武圣的并不是吕布,而是关羽。因为关羽具备了两个身为武将最重要的品质“忠”和“义”,吕布则是个三姓家奴,谁势力大就投靠谁。同样都被曹操抓住了,吕布原本还想找刘备求情,结果刘备说了一句“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呼?”于是曹操就把吕布给咔嚓了。关羽投降之后,曹操对他大力投资,关羽也是知恩图报,先是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又华容道放了曹操。曹操的投资有了很大的回报。如果曹操是个投资人,那他肯定是个顶级PE,因为他懂得看人。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一个靠谱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信赖和尊重。
*本文选自:欧美金融圈、行业研究报告(report88)、观察者网,作者沙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版权有异议请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