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想挤进投行的金融人一直很关心的两个热门话题:
一、在英国做金融(投行,资管,私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二、中国人在英国怎样处理文化差异以及怎样融入。
这两个话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切入会比较有趣味而非死板教条,这次连邀稿的杂志社编辑也提及,我就想何不把这两个话题合二为一来聊聊?一来写综合这两方面的文章较少,可以给各位读者提供一些信息;二来也希望对无论是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朋友,或者是职场新人,抑或是在国内有过工作经验而也想来这边工作发展的朋友都有所帮助。
来,我们先讲个故事
就从一个很耳熟能详的例子入手吧。
中国,晚上10点,某灯火通明的投行大楼。A先生带病坚持挑灯奋战,咳嗽咳不停的声音引得上司从玻璃房走出来安慰:
“A,如果实在很难受,就回家休息吧。”
A连忙摇头:“没事,我能坚持,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把整个团队的项目耽搁了。”
上司点点头:“好,但是受不住还是不要勉强,身体要紧”;
转过头心里默默赞赏:“这小子不错,很有责任心,可造之才,年底可考虑升值加薪。”
镜头切换到英国伦敦。同样的人物,时间,工作,对话。不同的是,上司转过头,心里所存不是赞赏,而是疑惑加怀疑:
“这小子怎么啦?命都不要似的工作?难道他在隐藏什么?难道怕我让人接手他的工作,会让人发现他有违规行为?”
读到这里,如果我猜的不错,中国的例子对你而言是司空见惯的,是故事发展的自然走向;而伦敦的场景是出乎你意料的,如果你是A先生,你可能甚至会倒吸一口冷气,满腹委屈:我的天,这跟在中国简直天上地下的差别!敢情我这一腔热血为公司,还变成我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做掩饰了?是的,同样的做法,在中国你会是英雄,是劳模,是上司口中众人应该学习的榜样;而在英国,别说劳模,人家可能已经预设立场,觉得你可能有违规行为,稍后说不定该去把牢底坐穿,做“牢模”了。
人情冷漠的英国人?
非也。
不用感慨英国的人情冷漠,这与人情无关,完全是中英之间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结果。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就是:
我要体现出我对工作认真负责任的态度,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是一个可以证明我把工作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的好机会,这种“舍我其谁”的态度当然值得大家尊敬和称赞。
很可惜的是,英国人民的思维跟咱们完全不在一个平行空间里,具体可以分以下2点来描述:
1.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是比自己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的,和健康相比,工作就是浮云。所以,他们认为生病就应该休息,带病坚持工作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的话怎么指望你对他人或工作负责任?所以,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身体健康”的这种“奉献精神”,你要跟英国人说“我这是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好比你跟他描述“猪是会飞的”一样,他会在心里暗笑“是你傻,还是你当我是傻的啊?”
2.另外,他们也认为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思维和身体素质都是极差的,绝对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质量。如果你只是工作效率不高还好,只要你在限期之前做完了;要是因为你头昏眼花,少加了0,或者多加个0,团队乃至整个公司可能会被你搞得轻则人仰马翻,重则永远翻不了身。倒还不如你回去休息好了,再回来工作,事半功倍。
结合以上两点的分析,他们如下的思维逻辑就应运而生了:他们会觉得你“带病坚持工作”百害而无一利,既然如此,你还要坚持工作是为了什么?不是就是有需要掩盖的“犯罪事实”吗?
但是,这不是说英国人工作就不认真负责了,他们只是对“认真负责”的定义有所不同。除了“带病坚持工作”,他们观念里的”认真负责”跟我们观念里的基本一样,例如,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在自己的事情做完的情况下帮助团队里的其他同事;增加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公司谋福利,为公司长远发展出谋划策等等。
额外“惊喜”
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根据你所生的“病种”,等着你的可能还有额外“惊喜”。如果你得的是传染病,比如流感之类的,那他们就不仅仅是极有可能会怀疑你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而带病工作了,迎接你的往往还有周围英国同事彻头彻尾的厌恶。他们会觉得,连医生都会告诉你要呆在家里,需要自我隔离多久之后才能去公共场所,你还这么不负责任地大摇大摆往公司挤。英国的金融公司大楼密闭的占多数,也没有“开窗户”透气这种概念,“冬天暖气,夏天冷气”再加上这种密闭的环境是更容易相互传染的。轻则他们会觉得你“脑子有病,不懂人情世故”,重则会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觉得你没有公德心,是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英国人说话处事比较“委婉”,他不会直接了当地对你表示厌恶,或者命令你“赶快给我回家去呆着”,但是当他开始“善意”地劝你“身体最重要,你还是回家休息吧”的时候,你就要警觉了——你可能踩地雷线了。他不是在跟你客气,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真的不是……
结语

我举上面的几个例子其实也是想反复强调:英国人不是懒,不是对工作不如我们负责任,他们也会感激和欣赏你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光是英国人,这个应该是全世界都一样)。但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双方理念不一样,在英国工作我们就要把握怎么去恰到好处的展现这个“度”。
例如,如果我在脚刚摔疼得死去活来,毫无工作能力的时候还说要去工作,这就太“过”了。我们中国人说的“过犹不及”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如出一辙。
当然,在英国,以上所述可以延伸到除投行,资管,私募,基金等金融公司以外的任何公司,只要你的职位可能是跟金钱和任何形式其他利益相关的。之所以在金融行业更为典型,也是因为“接触金钱交易最多”这个行业特征决定的。
总之一句话,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被认同的“劳模”,而不是“好心办坏事”被扭曲了的“牢模”,切记,切记。
来源|华闻周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