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武汉,福利政策升级!金融人才们来领钱了!
6月25日,武汉市政府发布通知,正式印发《武汉市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支持政策》。政策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为5年。

(武汉市政府)
奖励升级!FRM持证人奖励20000
为了促进金融人才集聚,武汉政府真可谓毫不吝啬!
对取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北美精算师(ASA)、中国精算师(FCAA)、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执业资格证书后,在武汉市金融系统全职工作满2年的,按照每人2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对新设立或者新迁入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自注册次年起,连续3年按照不超过个人薪酬8%的比例给予奖励,单家机构每年合计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对现有在汉金融机构当年作出经济贡献、实现利润达到10亿元以上、且增长超过8%的,按照高管人员个人薪酬4%—8%的比例给予奖励,单家机构每年合计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金融机构落户武汉,最高奖励1亿!
怎样才能让金融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当然是设立足够多的金融机构,这样就拥有广阔的就业机会!为了吸引金融机构,武汉也是下足了功夫。
对新设立或者新迁入的总部金融机构,按照实收资本规模2%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单家机构最高奖励不超过1亿元。
对新设立或者新迁入的金融机构地区总部、金融业持牌专营机构,按照营运资金2%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单家机构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武汉政府面面俱到,除了新迁入的机构,对于在武汉经营多年的老牌金融机构,也将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
武汉:中部经济“一哥”入股不亏!
去年,即使身处遭受疫情重创的阴影之下,坚韧不拔的武汉还是挺住了!
虽然GDP有所下降,武汉的经济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位列全国第9,稳坐中部地区“一哥”宝座。
作为中部区域金融中心,武汉的金融实力一直名列前茅。根据最新发布的第十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武汉市排名全国第10位,较“十二五”上升2位,保持着中部都市圈的领先地位。
在证券时报与新财富共同编制的《2020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中,武汉位列第14名。
在金融领域,武汉的表现可圈可点。2020年,武汉金融业增加值1628.48亿元,同比增长6.2%,占同期GDP比重为10.4%。金融业税收收入235.39亿元,占全市税收10.21%,为第四大支柱产业。
全市金融机构共计659家,其中总部金融机构达到31家。
银行:武汉地区有38家内外资银行,其中有6家法人银行;
保险:拥有83家保险机构,4家法人保险机构,排名中部第1,去年实现保费收入835.66亿元,占全省保费收入的45.06%,同比增长8.92%;
私募基金:今年一季度,登记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335家,管理备案私募基金765支,净值总规模1691亿元。私募基金规模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前10、中部城市第1;
其他金融机构:小贷公司存量115家,在营融资租赁公司84家,均排名全国第5、中部第1。
截至今年5月底,武汉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共有85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394.95亿元。
另外,武汉有着无与伦比的教育资源,拥有83所普通高等院校,9家“双一流”高校,高校数量排名全国第3,远高于同区域其他城市,人才后备实力强劲。
然而,和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等其他领先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相比,武汉就有些比上不足了。
武汉的金融产业绩效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资金吸附和辐射能力也有待优化。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提速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催生更多“从0到1”的突破,力争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武汉,这座既拥有雄厚实力,又有着无限上升潜力的历史名城,非常适合优秀的金融人才前来打拼。相信通过这次政策的发布,武汉的金融实力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这座英雄城市将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本文转载自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转载自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