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是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权威资格认证,由全球风险协会(GARP)设立。FRM已经得到华尔街和众多欧美著名金融机构、大型公司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各国政府监管层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同,并已经成为全世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最权威的认证。银行人升职必备证书。
另外FRM考试每年考纲会有所改变,因此建议备考的考生现在起可以先从每年必考的内容开始复习,FRM协会已经公布新考纲,点击领取高顿FRM2017年FRM备考资料精华大礼包.
壹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曾说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考试亦是如此,对考试影响最大的从来都不是方法论,而是考生自身。每个人考试的初衷不同,各种考试对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同。
在这么长的考试历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备考。太超脱往往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周围有太多人不了了之。太功利往往又心浮气躁倍感压力,因此半途而废没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我认为,就考试而言,一定要找到它对于你的意义,以一种略带功利的心态去面对,但不可急功近利。
从2011年备考司法考试开始,一路经历了CPA、ACCA、CMA、FRM、CFA等考试,在不同的考试阶段,几乎都有人向我询问,考XXX证书究竟有什么用?很多人都习惯以实际的物质收益作为考证学习成果的唯一衡量标准,从而很容易得出两个极端的结论:考证万能论和考证无用论,就像《竹溪记》中说到的:“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无论考证万能论还是考证无用论都是对考证学习的片面理解。
就我而言,每一次学习新的知识都会让我倍感满足,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基础,都能够在不同维度上拓展我的思维,即便是互相重叠的知识点,在不同阶段的重复学习中也都会有更新更深入的理解,这种让自己变得日臻完善的过程,是我坚持考试学习的最大动力。
关于要不要去考试,我们不妨可以用资本预算中的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机会成本,假如不考证不学习,你有更有收益的事情可以去做,那么我们当然要去做那些更有收益的事情。那么如果不考证不学习的你,只是多了些逛街看剧娱乐消遣,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放在学习上呢,进一寸总是有一寸的欢喜,不是么?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境遇也不同,所以关于考试的初心,无法一概而论,但如果没有一个能让你坚定的考试初衷,那备考的过程无疑是一段布满荆棘的路途,坎坷而崎岖。所以在备考学习之前,不妨花上一段时间来思考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考试。海明威曾说过:“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至少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是没错的,你说呢?
貳
【汝果欲考试,功夫在书外】
谈完我认为考试最核心的问题之后,我们要回归学习本身。只要是谈到考试,方法论永远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
在谈方法论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懂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学习?我常常喜欢把学习的过程分成两个层面去看,一个是横向来看,任何的学习都是从最小的概念开始,其次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是各个概念通过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个概念集合,亦即一个个基本理论,最后就是各个基本理论相互碰撞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从纵向来看,学习的过程其实跟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是相同的,输入、解析编译、储存、解析编译、输出。了解了学习的本质之后,我们再来看具体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横向的理解,为学习方法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思维框架。相信不管是否是培训机构的学员,很多人已经跟我一样,从两位老师的框架图中获得了足够的收益。
在这里,我也为大家提供自己梳理框架的方法——目录大法。顾名思义就是背目录,不要认为这是很蠢的事情,但是它真的是很蠢的事情,背书很蠢但有用啊!为什么要背目录?就像之前说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之间关系,理解概念集合之间关系的过程,而一本编写优秀的教材目录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逻辑,这同时也说明编写逻辑清晰的教材是使用目录大法的前提,很不幸FRM的教材和辅导书似乎并不是如此,具体后面详述。
目录大法和思维导图的区别其实仅仅在于详实程度,这也体现了权衡的过程,越详细的内容当然对考试越有益,但是也增加了初学者实施的难度,降低了实施的兴趣,而太过简练的内容对于考试而言又不够充分,所以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方法也并不相同。
对初学者而言,一方面没有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太过详实的内容也增加了操作难度,所以以目录大法作为切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法的可操作性一定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甚至是异于教材的理解,这时候再在目录的基础上不断细化添加更加深入详细的知识节点,开枝散叶,使整个框架变得丰满起来,这便是思维导图了。在实施目录大法之前,一定要对书本的知识有最基本的认识,否则便难以实施,这便要讲到我要推荐的第二个学习方法——
顾名思义,就像上色粉刷一样,一层一层铺垫循序渐进。很多人学习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按照章节一章一节吃透,先看一遍书,再听一遍课,最后做一遍习题,然后才会开始下一章。
而习惯了自学的我发现,这样的学习方法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很多没有自制力的考生并非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像高考试题最后的大题的最后一小问难度一定很高一样,各种考试一定有难点章节,同时各章节之间也一定有繁难的知识点。如果在一个繁难知识点上纠结很久,一方面会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另一方面长久的学习也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一定要有一个良性的反馈机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收获感,甚至成就感,这种感受往往源自于将未知的知识变为已知的喜悦。
然而并非未知的东西越多越好,全然未知的感觉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零基础的考生备考困难所在。
所以我们需要以一种略带熟悉的感觉去学习,一方面不因全然无知产生畏惧产生抗拒,另一方面不因全然已知产生厌烦。涂刷式学习法为的就是创造这样一个学习环境。
1.深入理解,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点去学习,略过自己觉得繁难的知识点,不要求公式能完全记住,考点充分掌握,只求能够大概复述所看到的内容,这便是建立初步直观感受的过程,重点可以放在重要概念的理解上。
2.第二遍看书时,由于部分未知内容已经变为已知,在已知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其他知识进行理解学习,将初步的理解进一步的深化,重点可以放在重要概念之间关系的辨析上。
3.第三遍看书时,主要着重于形成单独章节的知识体系,需要熟练掌握各章节的知识内容。
4.第四遍看书时,就要着眼于各个章节直接的联系,以及繁难知识点的最终突破了。
这只是我大概提出的一个操作方法,至于究竟看几遍书,每一遍需要做什么,可以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涂刷式学习法的核心要点是,循序渐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交互过程,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对于在职党而言,时间管理一直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学习中,唯一最公平的要素就是时间,在时间这个维度上,每个人都一样,无非是如何利用而已。
在谈具体方法之前还是要谈决心,我工作比较繁忙,考试也比较频繁,所以我几乎保持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看书的习惯,包括通勤路上,甚至聚会等待时也是如此。我也常常看到通勤地铁上很多人在玩王者荣耀、阴阳师,也有人在看综艺电视剧,学习与消遣的选择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所以否则有充分的理由考试,有坚定的决心去复习这便是重中之重,抛开主观意愿,一切都是空谈。
具体的实施要点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我的手机、IPAD、电脑几乎任何电子设备上都有可以随时学习的资料,而且我的背包里几乎常备一本教科书。要找一个不学习的借口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找一个学习的理由,尤其是在看似本不该被用于学习的时间里,是非常困难的,这便是心理学所谓的合理化归因。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同学,不妨把手机里经常会让自己分心的APP都删除掉,在学习的时间段把一些通讯APP的推送也关闭,在一天中集中时间来处理琐碎的事情,以减少不去学习的借口出现的机会。
其次是学习的内容的选择,主要放在回顾总结上,碎片的时间是不太适合学习新的知识的,但是如果用来回顾总结便是不错的选择。我经常尝试不看书,在脑海里回顾思维框架,默背知识,以检测自己记忆和理解薄弱的地方。
最后是及时总结整理,因为碎片所以显得零散,所以每天要将碎片归集整理,纳入到正常学习的体系中,否则零碎的学习便显得没有效率。
主动学习并非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积极主动,而是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能动。从学习过程纵向来看,任何的学习都是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加以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学习的第一个步骤是输入,无论是教材、辅导书还是课件,体现的始终是作者自己的逻辑和理解,而任何高效学习的过程都必须将书本的逻辑内化为自己的逻辑,就好像Mac上装Windows和其他PC上装Mac OS效果不好一样,只有用自己的逻辑去理解知识,储存知识,运用知识才是高效的。所以一定要改变被动的学习模式,避免填鸭式的学习,任何被动的学习从短期看可能会产生比较好的收益,但长久来看学习的效果一定不好。
对于主动式学习,首先一定需要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所学知识有自己的归纳总结,就如同思维导图,可以在老师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修改,如果最终能在不参考别人总结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整地画出一门课程的思维导图,我觉得这便是有了自己的理解。
其次是知识的储存,一方面我们要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规律,要根据个人记忆特性,多次复习加深记忆,另一方面我们的记忆一定是要有逻辑的,很多人会有前学后忘的情况,主要还是所学知识散乱,没有形成自己的记忆逻辑,所以从记忆层面来看思维导图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最后是知识的输出,在这个环节往往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知识虽然记得,但是无法与题目对应,看到解析后就豁然开朗,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很好的路径联系,就好比我们在电脑上寻找文件你需要先知道在哪个硬盘分区,哪个文件夹下,而思维框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溯知识点的路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储存利用的是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就如同计算机,通过机器语言来处理数据是最高效的,但是机器语言人类是无法识别的。
对于FRM的考查而言这个问题不太突出,但如果涉及论述题比如CFA的IPS,如何把自己的语言再还原回官方认可的语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来解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如何踩到得分点的问题。
主动式学习还有另一层引申的含义即立足自身,不受外界干扰。每个人的基础不同,经历不同,境遇也不同,不要盲目攀比追赶,看到别人看完某一章自己进度落后便觉得很心慌,看到别人模考分数很高,便觉得自己学习不扎实很焦躁,但别人再好再差都是别人,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至关重要。同时,学习的方法林林总总,但是否适合自己也只有亲身体会过才会知道,往往也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量身打造学习方法,不妨就摒弃了拿来主义,主动地去学习,毕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受益终身的,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高于知识本身的。
说到思维导图,给大家推荐几个好用的软件,Iphone、Mac上可以用Mindnode,Android、windows上可以用Xmind。
叁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最后回归到FRM的考试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说下FRM的教材,目前常用的有如下三种:Core reading、Handbook、Notes。
前两者都是官方出品,Handbook是依照考试大纲,将对应内容挑选并重新编排的官方教材,特点是最贴近考点而又简单高效,但是由于内容长久没有更新,很多考点已经无法完全覆盖了。
Core reading是Handbook中引用到的相关内容完整的学术性文章的合集,特点是内容全面,但用于考试效率较低。
Notes是老牌教育培训机构Kaplan编写的辅导书,特点是内容简练,考点更新及时,但由于直接按照考纲编写,将对应考点所涉及的原文直接截取出来,会出现很多前后重复甚至矛盾的情况,也会出现很多知识点没有铺垫难以理解的情况。总之三本书都有各自的缺点,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建议报名FRM培训班
FRM一级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风险管理基础、数量分析、金融市场与金融产品、估值与风险模型,考试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考点相对固定。对于拥有金融背景或者CFA考试经历的考生完全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备考。
对于零基础的考生而言,可以先简单通读下风险管理基础的教材,建立对FRM一级课程的整体认识,不必太过纠结于细节,重点放在后三本书的复习上,在复习完后三本书的基础上针对考点再回来学习第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后三本书在初次复习时也无须太在意细节,先了解整体的内容,建立初步的框架,然后参考官方的Practice exam和模拟题,了解考试具体的考查方式,可以结合题目归纳考点进行重点突破,在基本复习完毕后通过大量做题的方式查漏补缺,以提高复习效率。这种复习方法的优点是效率较高,缺点是整体感较差,容易遗漏一些背景理论,对后续二级的学习和长久的记忆不利。
关于临场考试需要注意时间分配的问题。四小时的考试时间在我所有经历过的单科考试中应该是并列第一的,原以为100道选择题,四小时绰绰有余,然而真正考试时发现时间还是不够用,考试结束前10分钟还有10道跳过的题目没有做,最后通过粗略的计算利用排除法蒙了一下。
考试时间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题干较长,很多信息并未直接给出
二是陷阱较多,经常会出现算完没有答案需要回头重算一遍的情况
三是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
这就要求在复习时要多加练习,对于容易设置陷阱的考点要多归纳总结,要充分认识模拟题的难度(相对而言官方给的Practice exam较简单),在考试时要合理分配时间,要懂得取舍,切不可因小失大。
关于学习的心得就先说这么多了,最后再次感谢培训机构在大家学习备考的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不仅从学习的内容方法方面给大家提供了支持,更重要的是为热爱学习的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契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对培训机构理念的认同,所以选择培训机构。
来源:李老师与何老师的CFA学习课堂;作者:妙悟先生。图片来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李老师与何老师的CFA学习课堂;作者:妙悟先生。图片来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